发布时间:2021/7/29 11:21:36
朋友跟我说,每年15%的投资收益就很知足了。我笑了笑,说高净值人群可以投信托,一年也就8%吧,况且你还不是高净值人群,你哪来的自信达到投资收益年化15%,毕竟高净值人群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应该比你高一大截。朋友说,我去年都赚了30%了,年化10%总能达到吧,我缺的是时间而已,未来我也是高净值人群了。我笑了笑,不错,你很有自信。然后跟朋友分享了下我的学习历程和一些想法。上大学的时候,证券分析课的老师就会用F10。大学老师说,基金经理就会”喝酒吃药”。读了硕士,老师讲了绝对估值方法,还有财报分析,还有一堆风险因子,γ,β等等。硕士老师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看年报,分析数据的真假。根据财务报表和经营情况,预估企业的价值。接着考了cfa,过了三级之后。发现,投资还要研究心理学,毕竟,人类在股市行为,真的没有什么理性可言。后来觉得,课本上的那些,毕竟理论多了一些。那就去看看前人的经验吧。就又去书里面寻找前人的经验,认识了巴菲特,格雷厄姆这些价值投资者。还看到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欧耐尔等等。还有中国的一些投资者,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总而言之,独立思考,依据数据说话,不人云亦云。做到上述这些,对于大多数二级市场的所谓散户来说,很难,哪怕对于大多数所谓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可能也很难。很多人这两年跑步进场,是因为看到了高收益,但是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还有高收益持有者对于公司、行业的相对深刻了解,很多人没有看到。还有很多人没有看到,一群人还在股市里被深深地套牢,毕竟,15年的点到现在也没有再出现。(16年A股的熔断机制,真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券商研究报告说,这个股票有价值,分析了一通。不懂的人或者了解少的人,看了一看,觉得,讲的很好很有逻辑,毕竟专业的人比我懂得多,那就买吧。就像数据挖掘,如果想要实证分析得出心中已经设定好的答案,那么搜寻的数据一定是支撑这个心中的答案的。某个同事说,这个股票很好,之前涨了很多,接下来还会继续涨,举个例子,xx酒。你问为什么,同事说,大家都喝酒,你看你经常喝,家里亲戚过个节的也都聚在一起喝,销量大,一定稳赚。你一听,有道理啊,那就买吧。再看看股票走势,去年翻了倍,更要买了。股市中,因为偶然看了研究报告一眼,因为朋友同事偶然说了一下一只股票,你就跟风买了,可能一时赚钱了。你可能归功于自己的睿智聪明,觉得一年长个20%,差一点10%,每年保持这个盈利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做饭。可是,平心而论,每年10%保持1年可以,保持10年可真的太难了,毕竟很多机构投资者也做不到。1年可以凭借运气,10年凭借运气,这得是多大的运气啊。凭什么你觉得你能避开大熊市,凭什么你觉得你能每年都10%。凭你的懵懂,凭你的自信吗?笔者觉得,投资确实可以给一些人带来财富自由。但前提是,这些人拥有投资的持续现金流。而这个现金流,来自你的工作,你的副业,你的专业知识,你的独特一技之长,但是绝对不在于你在股市里的偶然的运气和不持久的热情兴趣以及不知所谓的跟风。持续学习,终身成长。下苦功夫,去钻研,耐得住寂寞,看得完年报,已经比99%的人跑在前面了。就像彼得林奇所说,这个研究,可以从你身边熟悉的行业入手,因为你处在这个行业,所以你会比外行人更了解这个行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前景。所有的一切,都藏在美好的未来中。不说了,我去看年报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gs/98512.html
上一篇文章: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既有经营所得又有综合所下一篇文章: RAROC和EVA用于甄别银行的优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