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基金投资,不少机构给你的建议是定投。
没错,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定投不仅可以平摊购买成本;而且以“严格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的方式,可以帮助大多数的投资者克服追涨杀跌的心理。不过,若论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它却未必是最出众的。
至少年可能不是。
以下数据来自“招商银行年长期价值投资发现报告”,你会发现,就年的公募基金投资情况来看,全年无调仓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为39%,力压包括坚持定投(平均收益率为32%)在内的所有其他投资者。
所有投资者:公募基金发生交易或持仓的所有投资者(不含交易/持有货币型基金的投资者,下同);全年无调仓的投资者:一直持有没有调仓的投资者;坚持定投的投资者:定投成功扣款6次以上的投资者;追涨的投资者:年7月市场大涨后才发生年内首次入场的投资者;疫情初期抛售的投资者:疫情初期发生过抛售的投资者(以上行为的投资者并非两两互斥)
另一个数据也很有意思:如果以招行长期价值投资客户为观察对象,这个群体近5年的持仓收益率为76.91%,同期上证综指和沪深的涨幅分别为18.05%和63.41%;而在“长期价值投资客户”这个类别中,“银发组”(年龄大于等于55岁的招商银行客户)又以83.43%的平均持仓收益率,位列上述群体的第一*(数据来源以及数据说明见文末)。
如果把上面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可能会得到两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基于投资理念认同(而未必是投资业绩)的长期投资,是帮助投资者获得更高收益的一种途径。
为什么这么说?年的A股市场,波动极大、且风格来回切换。如果按季度表现来看,不同风格的公募基金在业绩方面可谓“各领风骚”。而“全年无调仓”对应的是一次性买入(大概率是一把买到位)且坚持持有。这一动作的背后,不仅需要认同长期投资、更需要对某一位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高度信任(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二,基金投资对于技巧、策略的要求和即时性信息的需求,可能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过去两年间,得益于公募基金的丰厚收益,基金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迅速出圈。与之相应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基金投资止盈、止损等策略风靡投资圈。不过,作为一般认知中可能对于新策略、技巧或即时性信息并那么不敏感、投资专业知识未必见长的“银发族”,却最终在收益端做到了“一马当先”,侧面佐证了投资中“反复操作也许不如耐心管用”的朴素真谛。
最后,还有一个数据出自招商银行的另一份报告——“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同样非常值得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fxx/9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