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美国正在遭受金融危机的肆虐。美国的一幢豪宅里正上演着比金融危机还要凶险的戏码,一位精英扮相的老人将他的儿子拉入房间,严肃得像是要交待绝密事件一样。
在儿子惊愕的表情中,父亲告知其自己开的投资公司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20年里没有进行过一次投资。在面临欧洲某养老基金70亿美元的赎回后实在无力再“骗下去”了,资金链即将断裂。
作为公司投资产品的监管人,儿子决定大义灭亲,第二天就向金融监管机构举报了年迈的父亲。最终这位老人于年年底被判处入狱年,涉案金额累计达亿美元。
上图的这位老人就是这次世纪金融骗局的主角,名叫伯纳德·麦道夫。说真的,他的骗局一点都不高明。发明这种手法的是一个叫作庞兹的意大利人,没错就是著名的庞氏骗局,麦道夫玩的金融游戏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本质是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归还先前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理论上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新资金进入,骗局就能持续下去。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整整延续了20年,如果不是年次贷危机爆发的话,没准还能延续好久。
上当受骗者不乏长期浸淫于金融投资的老牌机构,除了前文提到的某欧洲养老基金外,受骗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还有瑞士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通用汽车金融、皇家苏格兰银行、日本野村证券、万通金融集团等数十家全球知名投资金融、投资机构。
在国内的同行还在骗骗买菜的大爷大叔时,麦道夫在30多年前就将全球资本大佬们骗得团团转。大佬们以能够买到麦道夫公司的投资产品引以为荣,通过各种手段、找人也要和麦道夫扯上关系。
不得不说,麦道夫虽不是庞氏骗局的发明者,却是将这种金融戏法玩到极致的第一人,堪称百年来金融骗局界的天花板。
多家拥有极强专业知识、从业人员个个人精一样的投资机构为何会被麦道夫骗了20年呢?难道这家伙会黑魔法?
其实不然,麦道夫之所以能够将金融骗局维持20年、累计骗得亿美元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投资收益率不算很高,让人少了怀疑和其它金融骗局动辄年化收益率超过%甚至翻几倍不同,麦道夫公司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维持在10%-12%之间,并且号称“保本保息”。
这也是养老金这样的资金愿意购买麦道夫公司产品的原因,不一定要极高的投资回报率,追求的是稳定的收益率。投资机构对于资产是有配置要求的,部分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部分投资于低风险稳健型项目。
在机构眼里,每年确保10%左右回报率的项目绝对属于低风险稳健型项目中的战斗机了,这“刚需”、必须配置。
麦道夫利用了机构们的心理,将骗局做得不太像是骗局。不夸张的收益率是骗局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的关键。
外国资本也信“有消息”这套国内散户投资者们最推崇的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量化投资而是“消息投资”。但凡某人说出“我有消息”之类的话语必然会吸引一大群散户跟风买入。
国外资本大佬们其实也信这套。麦道夫十分神秘,每次有人问及他为何能够保证10%以上的年化投资收益率时,他给出的答案基本都是“有内部消息、不可外泄”。大家为何相信他真的有内部消息呢?
除了每年的稳定回报外最重要的是其曾经耀眼的职业履历。
年伯纳德·麦道夫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在其带领下,纳斯达克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为苹果公司、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经做过交易所主席让麦道夫在外人眼里是一位上通天庭的消息人士。麦道夫的第二个行骗秘诀是利用了投资机构都想掌握内部消息的心理。当然,这个世界还是很看重身份的。
年4月14日,伯纳德·麦道夫在监狱中去世,但金融骗局并不会随着这位“大师”的离去而烟消云散。未来还会出现各类利用人们想赚快钱、赚大钱的心理编织出来的骗局。人性的贪婪、金融知识的匮乏让受害者前赴后继地踏入圈套。也许下一个麦道夫正躲在阴暗处设计着新的金融骗局。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
这个世界上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能够承若保本保息外没有任何投资品有资格做到这点。随着央行资管规定的全面落地,所有理财产品都不能使用保本保息字样来宣传,哪怕预期年化收益率再低也不行。
金融骗局五花八门,但究其本质逃不过庞氏的手法。大家在接触到别人推荐来的投资、理财品时务必多长一个心眼,绝不能以为自己不会是最好的接盘者而“赌”上一把。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km/10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