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破发、估值倒挂……曾经只是少部分人担心可能出现的问题,终于还是扎堆出现了。
最近,国内许多互联网公司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潮”,但其中有许多企业上市后表现不佳。7月12日,香港证券交易所首次迎来8家公司同时鸣锣上市,但在IPO首日,其中有3家公司市值跌破发行价,其中齐屹科技最终收跌。
此前,在香港上市的阅文集团、众安在线、平安好医生、猎聘网、小米集团等互联网企业也出现破发,而且上市后的市值,也大多低于之前市场或相关机构给与的估值。
上述市场表现也逐渐引起许多讨论。“不是说它们没有价值,而是真的值这么多钱吗?”亮马投资创始合伙人杨永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在一些企业身上出现的“估值倒挂”和破发等情形,是一次洗牌和价值回归的过程,背后既有过去几年创业投资市场快速发展潜藏的隐忧,也有当前金融去杠杆、流动性紧缩带来的现实压力。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多方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这些曾经站在“风口”上腾飞的企业,如今需要面临新的考验,也需要对自己做出新的调整。
“流血”也要上市
上周港交所最后两个交易日出现的破发情形,其实只是今年上半年一二级市场之间估值倒挂的一个缩影。
国际咨询机构德勤的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到香港上市的新股有只,同比去年上半年的68只增加了49%,而融资总额亿港元同比却下降了8%,这些新上市的企业中,以新经济模型运作并与金融服务、科技和消费行业沾边的居多。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美股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市的9家中概股,有6家在上市当天就破发,其中不乏优信集团、尚德机构、精锐教育、爱奇艺等知名企业。其中,二手车电商优信集团因其上市当天破发,数天后市值低于其上一轮融资时的32亿美元估值,而被调侃为“流血上市”。
破发,还不是最戏剧性的。一些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公司估值缩水,甚至与此前的估值“倒挂”,才是更令市场感慨的。
7月9日,小米集团以17港元/股赴港IPO,所对应市值为预计区间的下限——.94亿港元(约合亿美元),远远低于此前JP摩根等机构给出的亿~亿美元的估值,也低于上市前夕市场预计的亿~亿美元的区间。
为何这些充满话题的“明星企业”会出现上市破发和“估值倒挂”的新变化?
旦恩资本合伙人刘旭分析,今年的创投行业更加趋于理性。在他看来,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创投市场迎来了大量资金,也诞生了许多年轻的创投机构,但整个行业投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新设立的投资机构对投资退出和收益回报有更为强烈的需要,但在今年IPO审核趋严的情况下,这类需求难以实现。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数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数量达到笔,其中IPO退出案例数量笔,占比达到33.0%,同比下降32.8%,在一季度IPO市场审核“严紧硬”的态势影响下(Q1审核通过率仅43%),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总量显著下滑。
此外,今年一季度全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机构共投出.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6%(在对年第一季度紫光集团获得亿元的大额融资案例做了极值剔除后,投资金额同比下降为14.7%)。同时,单笔投资规模在20亿元及以上的案例共14起,少于年同期的23起。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认为,金融领域正逐步推进的“去杠杆”政策导致许多投资机构对股权投资更为谨慎,因此对一些企业的估值往往也更为理性、务实。
此外,他认为,当前国内A股市场较为低迷的表现,以及IPO审核严格的现状,影响了许多将A股上市作为主要退出渠道的公司和创投机构的信心。“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降低,很多机构想通过(企业)IPO在二级市场退出面临更大压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
创投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估值时越发重视净利润、营收等财务指标,而以往较为常用的相对估值法不再受到追捧,大量初创企业和创投机构都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km/10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