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投基实证三收益从哪来

发布时间:2021/9/14 8:20:17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久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7/5408152.html

这是胡不予的每周投基实证第三周。

本周实证的主题是认识市场,如果说投资是一场战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上周的文章中简单谈了一下“知己”,当然是很浅显的认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

为什么说投资是一场修行?因为市场是一个放大镜,犹豫、贪婪、恐惧、固执、封闭、自负、愚蠢......这些人性的弱点会被放大,在现实中,这些弱点造成的影响并不可见,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所有的弱点最终一定会反馈到那条代表投资收益的曲线上来。

上周定认识市场这个主题的时候倒是很简单,但是真到了要成文的时候才觉得无从下手,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问题太大了,古今中外多少大师都做过研究,经济学上的有效市场和无效市场争锋相对,金融市场上技术派、价值派、量化派、事件驱动......都有自己一套自洽的逻辑。

认识自己同样很难,但是从认识自己的钱入手却相对容易,而认识市场想要找到这样一个抓手却很困难,因此,在看过一些资料后,在诸多论述中选择了以“收益从哪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

本文分以下两部分,约字:

1.先上船再说。

2.择时有用吗?

毫无疑问,每个进入市场的人第一目标都是获取收益,而最关心的也是更波澜壮阔的股票市场,而忽略了代表固收类资产的债券市场,但是,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固收类资产,能显著地帮助我们在获得相同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波动,提高持有体验。

债券市场之后再讨论,本文主要讨论的也是股票市场,以下“市场”二字仅代表股票市场。

收益从哪来?先说答案,收益的来源有两处:

企业成长+估值变化。

其中,企业成长=企业盈利+股息收益。这就是“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的研究成果:股票回报≈企业盈利+股息收益+估值变化。

企业成长的收益是每个投资者共享的,也是合理的预期收益,而估值变化的收益来自与其他投资者的博弈。

先上船再说

我们先看海外市场的回报率,由于早期股票市场的回报统计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因此研究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一方面最有影响力之一的书是杰里米·西格尔教授的《股市长线法宝》,在这本书中,他测算了美国市场各个品种从年至年的回报,跨度超过年。

其中股票市场的名义收益率是9%左右,扣除约2.5%通货膨胀,则实际收益率是6.5%左右,在所有资产中,股票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

在年这个时间尺度下,有两次世界大战,有经济大萧条,有冷战,有科网泡沫......但是所有这些都没能阻止市场的价值回归!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股票是权益类资产的代称,包括指数和权益类基金等产品,这里的收益是股市的平均收益,放到单只股票上则差异极大,就和平均工资一样。但是和平均工资不一样的是,现实中大部分人是被平均的,而在投资上,却可以借助工具获得平均收益,这是之后讨论的问题。

而在《股市长线法宝》一书出版之后,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股票长期收益最高”可能是美国股市这个优等生的幸存者偏差,因此在出版的一本书《乐观主义者的成功》中研究了其他15个国家的市场,如下图,可以看出,尽管收益率各有高低,但是股票都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

再来看中国,如下图,是中国市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指数,我们先不考虑股息率,只计算指数点位的涨跌。

1.上证指数:以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点为基点,年7月16日收盘是.3,复利年化是12.36%。

2.深证成指:以年7月20日为基日,以0点为基点,年7月16日收盘是.2,复利年化是10.54%。

3.中证全指(沪深A股):以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0点为基点,年7月16日收盘是.5,复利年化是11.2%。

4.沪深:以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0点为基点,年7月16日收盘是.77,复利年化是10.34%。

5.创业板指:以年5月31日为基日,以0点为基点,年7月16日收盘是.7,复利年化是11.71%。

10%-12%,这就是过去30年中国股市的平均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是很高的。再来看一组数据:中国年的GDP是1.89万亿,年是.6万亿,复利年化是13.93%,如此接近!

所以根据以上的数据,得出结论:

若中国GDP维持目前6%左右增长不变,在市场制度逐渐完善趋势下,上市公司将是中国经济最为精华的一部分,因此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收益率再增加2%-3%,也就是股市回报约8%-9%。

这就是未来几十年中国股市的平均回报率!要获得它,先上船再说。

择时有用吗

以上说的是合理的预期收益,也就是所有投资者共享的收益,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才是大部分人最关心的,也就是估值变化的收益:

择时。

估值变化是市场的魔力之源,体现在市场上就是短期价格的波动。对于投资者来说,它就像那黑暗中的烛火,吸引无数飞蛾,多少人为之倾倒。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如果这条假设成立,放到市场中会产生什么反应呢?

如果所有人都对市场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那么股市就不会有波动,而是一条按照预期收益率增长的直线。但是市场总是波动的,为什么?

我的想法是:长期价值回归是规律,短期价格波动则来源于人性的博弈。

人类以理性自傲,但是人类是否能够拥有理性?我对此感到悲观。为什么市场上讨论最多的永远是什么时候买卖?明天是涨还是跌?因为这种博弈成功的诱惑太大了。

如下图,一年中,只需要找到这几个机会,就能直接发家致富。现实中的成功没有固定的道路,也无法真正的复制,然而在股市中,这条路似乎清晰可见。如果能每天涨1%,只需要五年,一块钱就能变成万!而无论哪天,都绝对有符合这个条件的股票。

来吧,改变命运吧,所有的机会都在那里,只需要你抓住。多么大的诱惑啊!

但是,长期来看,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投资大师基本都放弃了择时,而从长期来看,估值的变化也并不能真正带来收益的上升。沪深指数15年前的市盈率是15左右,15年后的现在依然如此,但是其价值已经增长了5倍,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就来自于企业的成长。

但是,再说一句但是,择时真的毫无用处吗?并不是,只是与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看三张图吧,最后一张是在《股市长线法宝》中,西格尔教授运用最简单的日均线择时策略与长期持有策略做了比较,得出结论:

择时并不能提高收益,但是可以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性。

他回测的是美股市场,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在中国市场成立,我自己用中国市场的数据做过回测,去年在B站和知乎发过富国天惠的,沪深的是首次发出,由于中国股市波动更大,因此选择对短期波动更敏感的20日均线做回测。

前两个表是我自己回测的结果,分别选取沪深与富国天惠作为指数型基金和主动型基金的代表(太晚了,来不及弄最新的数据了,回测时间到年2月2日,影响不大)。结论如下:

1.无论是指数型还是主动型,择时都对降低波动有显著提高。

2.当标的波动过大时,择时还可以提高收益。

3.主动型基金作为机构的代表,投资较为理性,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市场类似,波动本身较小,择时并没有提高收益的作用

4.中国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市场波动很大,择时确实存在一定的超额收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效应会消失。个人预计最少十年之内应该还存在。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下期的话题?先不透露了。

小韭菜投基实证第三期,投资记录第天。

本周操作:无

目前仓位:

长期:58.1%

稳健:41.9%

活钱:0%

上周净值:0.;本周净值:0.。本周上涨0.89%,同期沪深上涨0.5%,中证上涨1.7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hs/99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