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心理和行为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7/21 16:24:27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s://m-mip.39.net/man/mipso_7007739.html

投资收益与交易者的心理及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投资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项软技能。硬科学比如物理学的定理是经过了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的,但投资决策却会受到人们行为的影响,行为又由投资心理决定。在投资过程中交易员的心理及行为有时比其所具备的知识更重要。

技术分析的假设条件之一就是人类的行为会重复发生,造成相似的经济现象,让历史重演。技术分析者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似的情况也在其他领域发生,比如人们普遍发现“时尚在轮回”。)在宏观层面上,学者们基于这样的假设发展出了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个人过去的经历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价值观又会主导其投资行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进而影响了投资收益。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与世界相处的独特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经验。一个在贫困中长大的人对风险和回报的思考方式,富有的银行家在努力尝试后也无法理解。成长于高通胀时期的人经历了物价稳定时期的人从未遇到过的事情。再多的学习和更加开放性思想都无法让人们真正体会面对大萧条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数据可以显示股市的大幅下跌,但它们无法塑造投资者的感觉。也许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真正理解。

MorganHousel指出:理论上,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当时可供选择的证券的特点来作出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通过对50年来消费者的融资调查,发现人们一生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这代人的经历挂钩,尤其是他们成年早期的经历。人们对金钱的观念被不同的经历塑造,经历决定了个人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成长于经济繁荣时期的人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来博取高收益,而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的人对待风险会更加保守和谨慎。

个体在金钱方面的体验对于世界来说微不足道,但这些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每个人对世界运行方式的看法。人们运用归纳法来认识世界,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决定。归纳法是基于已掌握的部分数据进行推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用的模型。归纳法使我们能够在相似的情况发生时,直接用模型来对新事物进行判断。比如,当我们瞥见正消失在转弯处的猫尾巴时,可以推断出有一只猫的存在。

归纳法是使我们能够在这个混乱又复杂、不可预测、常常不可理解的世界上生存的方法。棋手在比赛中常常使用归纳法。他们习惯用假设和类比,从以往的经验和实际操作中总结出规则来应对局面。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获胜就行,哪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其缘由也无妨。学生们对归纳法也很熟悉:考前对历年考点的总结帮助他们把握重点,甚至经常发生考试时记住模型直接套用(哪怕不是很理解)以便拿高分的情况。

归纳法虽然很常用,但并不意味着其适用于任何方面。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调动的是演绎性思维。经济学是在纯演绎法模型的基础上运作的,任何一个经济环境都首先被用数学公式来演绎。个体被假设是用严格的分析性推理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演绎法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演绎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推理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

演绎性思维也被称作第一性思维原理,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事情缩减至实质,把握最根本的东西。(与之相似的奥卡姆剃刀理论我们之前也讨论过,请看:极简的力量(四))在任何情况下都用归纳法思考会出现耦合的情况:两种事物同时出现,被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有必然的关联,于是就耦合在了一起。这种现象在统计学上被称作伪相关。两种看似相互关联的事物其实并没有相关关系,很多新闻会用根本不相关的理由解释某种现象发生。比如冰淇淋和墨镜的销量成正相关这一结论就忽视了两者的销量都与其他变量——季节或温度有关系,所以这样的相关关系并不能成立。而第一性思维原理可以被看作是解耦合(Decoupling):忽略或简化对所研究问题影响较小的一种运动,只分析主要的运动,即抓住主要矛盾,去掉不合理假设和僵化的思考方式。投资要求人们放弃经验主义,用演绎法分析信息进而得出结论。投资者要学会理性思考,通过研究而不是感觉来做决策。

理性期望的理论是说,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长期来看,他们所做出的预期应该是准确的,即人类并不愚蠢。但如果是在一个绝不会重复出现或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决策者必须做大量的估计,要了解自己的期望、把握市场的驱动力、把握其他人的预期、以及其他人对他人的预期的预期等等,很快就会陷入无法预期的情况。在这种极不均衡的状况下,导致理性期望值的“万有引力”(价值)就会变得非常微弱,动力(momentum)和意外事件就会主宰一切。控制之外的行为的意外影响可能比个人有意识地采取行动更为重要。

因此,投资者在控制自我情绪时要注意其他投资者形成的市场情绪对股价的影响。交易者相信,如果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就会继续看涨,那就买进。这种认识变成了一种自圆其说的预言:如果股价达到多少时有足够的人意欲购买,那就会造成股价继续看涨。GME股价的暴涨阶段是靠市场情绪完成了股价的自证预言。(关于自证预言的更多讨论,请看这里: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看多这种主流偏见主导了价格的疯狂上涨。

Buffett曾说过:“Itsnotabouttimingthemarket,itsaboutthetimeinmarket.”。尤其是关于衍生品的投资,假设长期方向没有判断错但与市场情绪相反时也要承受巨大波动,所以要估计事态的节奏来采取不同的决策。在前几周发生的GME事件中,对冲机构没有考虑到非理性、数量庞大的散户形成的市场情绪,一厢情愿地在错误的时机做相反的决策,被迫承受了巨大的波动性,几十亿美元也不足够。MelvinCapital的全裸空头损伤惨重,在做空时没有对冲保护,风险敞口巨大。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本原因在于MelvinCapital没有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仔细的检查,从套利与对冲变为与市场变量的走向进行对赌的投机者。

类似的重大金融损失的衍生品交易案例屡见不鲜。其中很多情况但是因为交易员在超过了风险额度取得了客观的盈利,从而对风险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态度。例如,在年,奥兰治县的资金管理人用衍生品来对利率进行投机,损失了近20亿美元。他之前的交易收获了巨大盈利,管理者因此而忽视了过高的风险。公司注重眼前盈利而纵容这种违规行为是一种极其短视的做法。过度自信的交易员容易形成忽视风险额度的习惯,导致为未来埋下隐患。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应该设定管理程序来保证风险额度的贯彻执行。

在GME事件中,众多的散户们也并不是赢家。许多人并不具备投资知识和经验,只是盲目从众而加入了这场游戏。作为交易员应该非常清楚交易心理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真实身份是交易员的KOL发表的极具煽动色彩的言论很难说没有操纵和扭曲市场的嫌疑。很有可能是股票经济人为了在网络平台上赚取佣金而采取的操作。众多网民被煽动情绪而压上全部身家入场,不具备分析的能力而误把股市当成赌场。混乱是阶梯,上升的通道也许和散户无缘,但下滑的路径却很畅通。看多的市场情绪把GME股价从30美元拉至美元,能及时出场的散户却寥寥无几。一些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看多行为是年金融危机酿下的苦果,为父辈报仇的夙愿(打倒华尔街)尚未能够完成,由情绪主导了投资决策而allin的人们在疫情持续恶化的美国反而使自己的处境雪上加霜。

要想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就必须先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用演绎性思维认真去分析研究市场。同时还要理解大众的想法并感知市场情绪,在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推荐阅读:

分解拖延症

极简的力量(一)

极简的力量(二)

极简的力量(三)

极简的力量(四)

如何在不依靠运气的情况下获得财富——NAVALRAVIKANT的宝典

MangoMonst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hs/98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