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投资人在大学校园抢项目后,VC开始做起了孵化。
作者:阿布编辑:吾人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年,双创正热闹的时候,业内曾有一种说法“孵化器也来做VC了。”但如今,情势一转,VC开始做孵化了。
业内一个典型的转身就是创新工场,大约10年前,以做科技孵化器起家的创新工场随着基金体量的扩大,开始重点布局VC阶段。当前,以DeepTechVC为标签的创新工场已经培养出了10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同时将基金布局覆盖天使轮-AB轮-成长期在内的全周期全链条,有专门在天使轮专注硬科技创业的前沿科技基金和做“AI+科学交叉”的人工智能工程院。近日,捷象灵越宣布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该项目是创新工场内部深度孵化的物流机器人项目。此前,创新工场孵化的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公司创新奇智,自年独立发展迅速,三年时间成为AI独角兽,并在今年一月登陆港交所。
业内,VC做孵化的案例已经比比皆是。
日前,北极光的孵化项目禾川科技刚刚登陆科创板,招股说明书显示,北极光创投持股比例为13.57%,按照发行价23.66元/股计算,公司市值约36亿元。按照这一值计算,北极光在这一案上就能收回数亿回报。
高收益,或许就是项目给投资人们最好的回报。
一级市场的投资就像摘书上的苹果,那些树枝低垂的好果子在过去20年几乎被摘完了,而如今,老猎手们开始“种树”。
“焦虑是做投资者的本分。”创瑞投资董事长唐浩夫表示,“如果投资者往前移动一圈,焦虑感会少一点,尽早地跟企业交流起来,而不是等到他今天要融资了。”
01到产业里找、到大厂高P中找,到实验室找一般来说,VC寻求已经跨过死亡谷,很快就能高速增长的项目,要求团队完整,CEO具备相当的操盘经验,投资人通过董事会介入公司管理;孵化则欢迎疯狂的想法,甚至还没有研发产品都可能获得种子投资,团队可以是一两个人,集中密集开发,投资人每周甚至每日与创业者碰撞加速产品的推出。
但在今天,VC开始拥抱早期,试图在更早的阶段,挖掘到未来可能成为独角兽的项目。
原因,首先是价格。估值是这几年VC的噩梦,消费最火热的时候,某连锁火锅在融资时,首次融资估值就能拿到70亿,二轮融资更高达亿。当年在线教育风生水起时,猿辅导从3月份的78亿美元估值,飙升到10月份的亿美元。到了医疗行业融资热时,前后两轮融资翻倍,都算是正常现象。
只有在更早阶段介入投资,才能收获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除此之外,通过孵化、天使投资的长久陪伴,投资方与项目的链接感更重,近几年,VC开始强调持股比例,一方面是出于回报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存在感。“如果只是跟投,份额不大,而且跟项目方甚至说不上什么话,这种项目还投什么意思?”上海某一线机构合伙人表示,“我们还是要尽量提高持股比例,并拿到董事会席位。”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某论坛上笑言:“今天都是投资人求着创业者说,你拿我的钱吧。”
无论出于哪种考虑,VC向前看,已经是一种定论。不仅仅是VC,近几年,中后期的PE也纷纷下场,试水早期。比如,老牌PE春华资本在年创立的春华创投、高瓴年成立高瓴创投、弘毅推出了弘毅创投等等。
除了投资阶段更早、资金期限更长,VC们开始在找项目上下“苦工”,不仅到产业里找、到大厂高P中找,甚至在实验室找。如今,更是找到一个idea做起了孵化。
02做孵化,从被动到主动之路业内,VC做孵化已经不是一两天。向前追溯,一些备受冷落的项目“被孵化”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早在十年前,“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科研成果在发表论文后就被束之高阁。这一时期,如何将大学、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讨论。
最早探索这个问题解决方案之一的就是中科创星,如今的“硬科技”一词就是由其合伙人米磊所提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需要完善而发达的转化链支持。然而,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相比,我国对于转化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hs/10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