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连续上涨数日的A股展开调整,沪指大幅回落,创业板指数两次冲击点未果,尾盘跳水。
截止收盘沪深两市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当日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出.13亿元,超大单净流出.68亿元,大单净流出.46亿元。
与前期持续上涨的A股市场相比,周五给众多股民来了个措手不及。
不少股民纷纷开始赎回手中股票、基金。有的甚至开始恐慌,纷纷揣测:A股此轮牛市已经走到尽头,后面将是一阵暴跌。
其实,市场总会有波动,不可能永远上涨,也不会永远下跌。
每一个对市场的预判都将被市场打脸。没有人能准确预判市场走势,如果可以,他早就成为世界首富了。
就像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将股市比喻成一位市场先生,他说,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市场先生很快乐,因此他会报出高价;有时市场先生很沮丧,他会给出低的报价。
然而,不论市场先生多么阴晴不定,它的作用是他口袋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我们被这位市场先生完全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的,生活中,我们要能准确的将个人情绪与股市市场区分开来。
并不是市场给我们一个高的报价,我们就乐观的觉得牛市到来了,然后疯狂买入;
也不是市场一给出个低的报价,我们就认为熊市来临了,然后慌张的卖掉手中的所有股票。
真正的投资者要学会将市场与情绪相分离。
当然,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明白股票投资收益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投资收益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
1、资产或收益的估值提升深度价值投资者往往以较低的市场净值率购买资产,因为他们坚信,未来的市场会将这些资产重新估值到较高的水平。因此,资产的第一个收益来源于本身估值的提升。
2、公司的持续成长性企业本身是在持续成长的,特别是优质企业,每年每股收益都会通过企业收购、并购等方式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股票价格在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也会不断上涨。
3、管理层的资产配置即使在一些情况下,股票估值没有发生变化,公司基础业绩没有改善,只要管理层通过返还现金、回购减少股票等方式也可以显著提高股东的价值。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应该不再担心股票的长期收益了,因为如果牛市未能到来,我们可以依据企业的收益提升而获得投资回报;
如果牛市来临,收益就会更高,因为市场的情绪将推动我们手中股票价格的上涨。
但是,我们又将如何克服市场情绪的影响,获得长久收益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投资逻辑,知道什么时候该买入,什么时候该卖出,不应该受到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
我们要做到:在市场低估值的时候买入资产,在高估值时及时卖出。
至于其他的时间,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我们都要保持佛系心态,不闻不问,不去理会市场的起伏变迁。
年大牛市的时候,市场疯狂涨到了点,然后还在持续,后来又涨到点。
不少人甚至开始放言:点是牛市的新起点。许多投资者就这么相信了,疯狂的追涨。
当然,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这些投资者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腰斩",这就是这些投资者深深的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被市场的价格所完全操控的典范。
然而,一名理性的投资者,应该能够做到大部分情况的理智,将个人情绪准确的与市场波动相分离,坚信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的理论。
其次,股市会起起伏伏,但是对于指数基金,长久上看仍然是上涨的,坚持持有指数基金是战胜市场的有力手段。
当我们倒退17年,看看年-年A股股票基金指数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整体上看,这支基金是持续上涨的。
即使这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多轮牛熊市,但是,这种指数基金也是持续上涨。
原因很简单:基金净值=市盈率*盈利+分红
只要时间够长,公司的盈利长期是上涨的从而推动了净值的上涨。
我们不妨看看沪深这种宽基指数,盈利增长速度大概是平均6%-10%,而其他优秀行业指数基金平均每年的盈利增长速度更高一些。
只要是低估值买入的指数基金,大概率情况下是可以持续、长期持有的,而我们则不必过分担心市场价格的波动。
总之,面对阴晴不定,变幻莫测的市场波动,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应该拥有一套坚定的投资逻辑,坚持低估值买入,高估值卖出。
如果你实在不懂市场估值,也可以选择指数基金长期持有,而对于市场的起起伏伏则不必太过于担心!
会理财,会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fxx/9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