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第二届中国(上海)互联网金融峰会”在沪举行,会议主题为“自律、监管、合规”。本次论坛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新华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
论坛现场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姜微,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周文杰,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霍瑞戎,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证通股份公司董事长万建华,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喆,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叶国标,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俞铮,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魏紫川,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等嘉宾出席了峰会。
当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杨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吴弘,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陆岷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国亮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论坛由中央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博士席菁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杨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杨涛以“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变革”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什么是真的互联网金融“新金融”?杨涛总结为14个字,分别是开放、多元、只能、融合、共赢、持续、理性。他表示,“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决定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
杨涛认为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业务范畴与边界不清晰;二是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业务板块之间的协调矛盾突出;三是开放性还不够;四是增长点是否可持续;五是抓“痛点”的能力和愿意不足。
最后,杨涛银行业变革的战略方向有“5大关系、4大重点和5大拓展”。“5大关系”是银行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综合经营跟特色化经营的关系,大企业、大项目与居民金融、小企业金融的关系,金融创新的供给与需要的关系,线上和线下的关系。“4大重点”是着力构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围绕产融结合构建发展策略;抓住当前主要的风险要素,找到化“风险挑战”为“发展机遇”的路径;完善用以支撑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5大拓展”是跨境金融服务、着眼需求的新型金融服务场景建设;从闭环走向开发式的金融大平台经济模式建设;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独门秘籍”逐渐消失,到更加重视“技术+金融”的服务规划标准化与话语权;从“金融服务商”到“数据服务商”。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以“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再思考”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首先,伍旭川对近期互联网金融领域发生的几件大事总结及反思。第一,亏损导致了OnDeck的股价跳水,但借款人的需求还很强劲;第二,Prosper大裁员事件的警醒是,初期快速增长并不重要,关键是实现可持续经营;第三,LendingClub把贷款产品卖给了投资特征不符合的投资者,创始人兼董事长辞职,这说明合规比赚钱更重要。
其次,伍旭川对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表现金融了整体介绍。第一,非法集资风险突出;第二,《指导意见》监管要求尚未完全落地;第三,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机制未能普遍建立;第四,现行监管体制存在不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弊端;第五,社会行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第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第七,从业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操作风险时有发生。
最后,他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企业内控方面,一是完善实名注册和必要审核;二是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三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四是完善信息科技安全制度;五是完善审计与测评认证制度。从政府监管方面,一是尽快出台各业态监管细则;二是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提示;三是尽快建立从业机构的市场化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四是建立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和风险防范要求的长效监管机制;五是研究探索分类分级监管;六是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从行业自律方面,一是加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常运营工作,强化自律管理;二是建立互联网金融产品登记制度;三是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统计。从社会第三方监督方面,一是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二是允许针对非法集资等涉众案件的集团诉讼和风险代理;三是鼓励开展互联网金融市场化评级;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打破刚性兑付;五是完善社会和行业信用体系。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财经作家吴晓波表示,今天之所以“自律、监管、合规”会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主题,我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个行业变化发展得太快了,行业中存在许多骗子,这一定和“土壤”有关。渠道创新不再是核心动力,随着技术的变革和中产阶级的出现,人们对金融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他说,大数据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吴晓波认为,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三个层面上有障碍。第一,部门大数据的“篱笆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也好,很多互联网服务也好,如果说它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话,首先一个前提是数据之间的“篱笆墙”必须要拆掉,这可能是一件非常大的、跨部门协调的事情。第二,民营金融机构面前的“玻璃门”。在整顿当中,政府可以继续鼓励民营机构创新,让市场化的力量得到一个巨大推动。第三,监管部门职能创新。对于互联网这样集聚裂变和跨界的特点来说,监管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的景象不适用,监管部门的机构改革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有这样互联网金融才可以迎来下一轮大的高潮。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学院院长、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吴弘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学院院长、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吴弘以“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与法制环境”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吴弘系统介绍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的重要法律规范,如第三方支付规范、P2P网络信贷规范、众筹融资规范、虚拟货币规范、网络理财、金融互联网等方面。
吴弘还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监管与法律分析。第一,积极引导:鼓励创新规范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允许探索、允许试错、允许大胆试错,但要配套基础环境和设施,使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有利支撑。第二,深化改革:创设互联网金融良好环境,包括金融要素价格、基础设施、退出机制和保护机制等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全面深化。第三,加强监管:以防范风险为底线。互联网金融会放大金融风险,现阶段政府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fx/9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