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9/18 12:24:18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本文则对光伏产业链中一些重要环节的光伏设备端做一个详尽的梳理。谁是光伏资本的推手?一方面,随着光伏上游各大巨头纷纷发布扩产计划,光伏技术同时也正处于高速进化迭代阶段,对光伏设备形成刚需。另一方面,国外光伏屋顶产品终端巨头如特斯拉也正计划将其光伏产品打进国内,对国内光伏产业链无形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扩大采购势在必行,光伏设备端企业或许将成为本轮光伏行业景气周期的最大赢家,而特定环节的设备企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从通威股份的扩产规划来看,电池环节的扩产升级将给相关的设备企业带来二次成长。目前,电池行业产能依然处于紧平衡。根据主要企业的扩产计划,到年电池产能预计在GW左右,相比于全球GW的光伏装机,扩产存在必要性。而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效电池将成为市场主导,单晶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单晶硅企业已然掀起新一轮扩产潮,相关设备端企业的成长空间可期。光伏行业本质上是一代技术、一代工艺、一代设备,新一代设备与上一代技术及工艺未必兼容。因此,在技术更迭速度很快的光伏行业,设备是其中的核心瓶颈环节。综合整条光伏产业链来看,设备端公司赚取现金的能力更强。从上游的多晶硅料开始,到光伏组件,对应核心的设备分别为多晶硅还原炉、单晶硅直拉炉、切片机/截断机、电池片设备、组件自动化设备。电池片的技术路线,从Al-BSF、到PERC、再到HJT、IBC,一直在提升电池转化率,如果说BSF电池为1代电池、PERC单晶为2代电池,则我们正处PERC+的2.5代电池时代。而前段时间曾经热炒过的HJT(异质结)电池,正是第三代电池技术。目前,光伏产业正处于PREC电池扩产高峰期,逐步向PERC+和HJT的扩展阶段。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未来HJT电池效率提升,其性价比也将显著高于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在此之前,PERC和PERC+电池仍将是市场主流,但这并不妨碍已使用PERC+技术的企业投入到HJT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中。PERC电池的工艺流程包括:沉积背面钝化层,然后开槽形成背面接触。相较常规光伏电池的工艺流程新增了两个重要工序,只需在传统电池产线增加钝化膜沉积设备(PECVD设备或ALD设备)和激光开槽设备即可。PERC产线前道设备以捷佳伟创为行业龙头;后道设备以迈为股份是市场龙头;激光SE、激光开槽设备以帝尔激光为行业龙头。在已投产的HJT电池产线中,A股上市公司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等设备商已经出货相应设备产品。目前,迈为股份已向通威股份提供MW整条HJT产线设备,捷佳伟创也有望在年底形成整条产线供应的能力。其中,捷佳伟创应用HJT电池产线的RPD设备,是捷佳伟创获得住友重工(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后进行研发制造的核心工艺设备,对于HJT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大的贡献。RPD设备应用广泛,除应用于HJT电池产线外,还可应用于OLED、钙钛矿电池等诸多领域。硅片制造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将硅料加工成规范尺寸的硅片,应用于中游的电池片和组件,在产业链中起到承接的作用。随着硅料产能扩张,硅片设备需求应运而生。截至年底,主流光伏单晶硅片产能约为75GW左右(隆基28GW+、中环25GW+、晶科5.5GW+、晶澳4.5GW+、其他12GW)。隆基和中环在单晶硅片环节的产能占比高达70%以上,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即便隆基和中环已经形成双垄断格局,国内单晶主要企业隆基、中环、晶科、上机等年上半年开始至今,纷纷进行单晶扩产,掀起新一轮单晶硅扩产潮。从设备的价值含量来判断;单晶炉的市场空间最大。受益于下游厂商单晶扩产;截断机、切方机属于类机床加工设备,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升级换代的需求不强烈,老设备改造后依旧可以利用在新建产线中。金刚线切片机的受益于近2-3年的金刚线切片替代砂浆切片产业升级,行业爆发性增长,目前市场空间较为稳定,增速放缓。硅片分选机为硅片环节设备中最晚国产化的,未来2-3年有望应该爆发式增长。因此,在这个环节,最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fx/102839.html
上一篇文章: 年化收益100鼎益丰禅易投资法涉嫌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