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3,能挽救偏执的百岁青年马自达吗

发布时间:2021/10/30 12:43:24 

全新马自达3上市了,根据全球统一命名不再使用昂克赛拉的名称,用回更有识别性的Mazda3,11.59-16.89的价格区间较老款涨了三到六千元不等,传说中的2.0L压燃发动机和2.5L高动力版本都没有引入,也没有这个级别更青睐的两厢车型可选。

虽然车真是惊艳,很多高级豪华配置也噱头十足,但“减配”还是让不少人很失望,依靠新马3能挽回目前的销量颓势吗?

岁月静好的环境中,可能有一些希望,但如今这个个性让位于实用的衰退年份,就够呛了。

这款车真正的名字叫做次世代Mazda3,寄托着马自达这个百年品牌全球范围内冲击豪华市场的期望,而中国市场的引进节奏也暴露了马自达在华市场策略的缺点,这个颜值、技术、口碑和粉丝都不缺的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进取心不足的问题正侵蚀着它的未来,但比这个更尖锐的问题,是马自达的时机,总是不对。

豪华的资格和冷峻的现实

按理说,马自达有资本去争取更高的市场定位,因为明年它就岁了,历史比丰田还要长点,不要看马自达总是一副拽兮兮小年轻的模样,其实是行业老前辈。但就是这个百年老厂,这两年在中国市场混的不太如意,在其他日系同伴高歌猛进走出两位数增幅的同时,却创下了年以来的最差销量,年下滑12%,今年1-9月下滑24%。

全球来看,也不太乐观:

财年,马自达全球销量为.1万辆,下滑4%;净利润约5.73亿美元,下滑43%;营业利润率从财年的4.2%降至2.3%。

2.3%的利润率是什么水准?丰田年的利润率大概是8.5%,本田大约7%,日产6%,大众5%。

企业销量越大,基数越大,高利润率就越难得,马自达万的销量已经比较小众,丰田超千万我们不说了,日产雷诺联手数据大也不提了,本田也超万……东瀛宝马的销量配不上它的名声,2.3%的利润率更难说这是一个多赚钱的车企。

这种状态还在继续,在年1季度财报中,马自达利润下滑79%,原因是中美市场销量的衰退。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改变对本财年的乐观预期:年3月31日,马自达预期其销售额同比增长4%、营业利润增长33%、净利润增长26%。

全球大环境衰退可能为马自达业绩不佳做了掩护——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自身:

年,马自达发布了中期商业计划目标,要在全球范围内冲击二线豪华市场,以更高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策略实现更高的品牌价值,在新一代创驰蓝天技术和魂动2.0设计的加持下,去阻击更高的竞争对手。在截至年3月31日财年之前,全球销量达到万辆,公司营业利润率提升至5%。

具体的反映就是,更高级的内燃机技术和新的设计支撑更高端的产品定位和价格,同时马自达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进行网络升级建设——花很多钱补贴经销商的升级建设。

进击豪华,时机不对

年前后,全世界的大车企都在做同样的事,那就是开启CASE四化战略,争相上马新能源和自动驾驶项目,争夺未来。马自达却与众不同的开启了高端之路,并且坚持自吸技术路线,什么涡轮什么电动都没在意。从方向到路径都如此特立独行。

这不是马自达第一次冲击豪华,上一次是年,跟风日系三大品牌马自达也推出了自己的子品牌Amati,短暂的存活了不过7年之久便夭折——也正是日本经济泡沫时期。

AMATI,使用V12发动机哦

冲击豪华品牌,是马自达心中萦绕20年的梦想,上一次的随波逐流到这一次的誓不盲从,初心可鉴。

但是可惜,正如马自达百年坎坷的发展史中的多次关键时刻,他这一次又没选对时机。

回顾马自达近百年的历史,会发现这是一个一直都很偏执,也很坎坷的企业,偏执和坎坷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些扑朔迷离。

年成立,年开始生产机动车,经历世界大战和广岛原子弹洗礼的马自达,直到年才发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轿车MazdaCoupe。60年代面临日本企业兼并潮,没有核心技术的马自达面临着被兼并淘汰的风险,是多亏抓住转子发动机这一“特长”拼命发掘,才得以保存,年开发出首款转子发动机量产车CosmoSport,马自达在汽车历史上的位置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转子发动机

CosmoSport

结果70年代石油危机,转子发动机由于油耗问题销量大跌差点破产,福特入股才缓过劲,并帮助马自达成功进入美国市场,90年代以转子引擎车型成为亚洲首个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那是马自达转子之魂的高光时刻,结果很快又是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一度扩张的马自达又陷入严重的经营财务危机,仍是福特增持股份解围,经过几年努力,在年首任福特籍“CEO任下实现盈利并成功开启新千年计划,转而成为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小而美“的马自达。

马自达B

年经济危机再次袭来的时候马自达终于够强大到单飞,老大哥福特撤资,从此江湖相望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马自达也来到了创驰蓝天时代,年与转子技术断舍离。

进入21世纪重新复活的马自达,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幡然醒悟,坚持小众选择帮助企业找到生门,而盲从扩张却总是惹来麻烦不断。

这么想本来是没错的,但是用固执的眼光看待“固执”,显然有失客观。

年开启的豪华冲程,放在世界经济疲软、全球区域化思潮抬头、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汽车行业变革的大环境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大环境并不鼓励升级消费,而且马自达一家之力很难对抗整个汽车行业新能源化的发展方向。

汽车行业的产品在加速迭代和贬值,消费诉求也在变化。美国汽车金融公司CapitalOne研究发现现在人们对“豪华”的感知已经发生了变化,“科技”“智能”现在成了关键词,而不是“皮革”或“配置”。

马自达曾经靠对转子的坚持赢得了生存和名誉,但眼下的变化极具颠覆性,考验的不仅仅是信念更是智慧。

以北美市场为例,马自达的所有野心都能在美国市场找到表达,包括冲击二线豪华这件事。北美马自达的CEO接受采访时表示过,虽然马自达在美国也就2%的份额,但是马自达想的是,如何成为更好的2%,而不是扩大这个份额。马自达在北美市场的品牌复购率很低,只有30%多,这意味着需要升级车型时,很少保有车主会考虑马自达——尽管它是一个如此具有个性魅力、粉丝众多的品牌。他希望用5年时间,将这个比例提升到40%或50%。

因此,马自达新一代产品都走高质高价策略,应用了新一代SKYACTIV-X技术的马自达3被给予厚望。

但事实却是美国市场销量下滑,原因跟上述提到的消费变化不无关系。美国诞生了特斯拉,这让人们判断汽车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美国市场对马自达极其重要,但在美国市场冲击高端,马自达要面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马自达自己的问题,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共同的问题。特斯拉让很多人放弃了ABB,所以奔驰宝马都在竞赛一般的大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

再说了,除了上述这个问题,在汽车行业进行品牌逆袭,目前还没有成功的先例,除了那些开发子品牌或者强行并购高端品牌的。

深耕价值,态度不够

进击高端,时机不对也就算了,把握住全球的一些重要市场比如中国,认真耕耘,收获也会不错,毕竟中国是新兴市场的代表。

马自达入华已经27年,有一汽和长安两个大哥罩着,按理说应该是机会很不错,至少国内很多人对于运动型轿车的启蒙就是由马自达开启的,中国人民对这个日本小众品牌充满了深情厚谊。

但马自达一直守着低于2%的份额和小而美的决心,在“太平盛世”坚定的不扩张不引进高端产品,在衰颓时期又坚定的不降价不让利,很像那首歌,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花火。

不研究目标消费者肯定是不行的。高动力版本不引进,营销噱头乏善可陈,也没有特供版,外围粉丝连叶公好龙的理由都没有,产品配置又不做区分,让人感觉高价都花在了并不需要的豪华配置上,最致命的是更新换代慢——学学现代起亚也好,虽然没什么核心竞争力,好歹换代勤,凭新鲜劲也能多刷几个热点头条。就不说追求性能操控放弃家用取向这种不算问题的问题了。

再加上,进入中国以后还经历了一些狗血的合资股份纷争,渠道纷争……

中国市场,如今是全世界车企寸土必争之地,更是“新四化”的演练场,豪华品牌纷纷制定了重要的中国市场战略,以支撑自己的全球发展,但马自达在这方面好像反应还很迟钝。

对于中国市场的严重下滑,马自达给出的理由包括工厂受灾减产和换代产品青黄不接,期待着Mazda3和CX3上市后一扫颓势,这也是他们财年预测的信心来源。但中国市场目前的颓势,竞争对手的重度发力,加上自身产品在华策略不够走心,让人感觉还是挺悬的。

CX3

面对未来,还是要姿态灵活

冲高不利,在华不济,尽管如此,也不能说马自达没有求生欲,与丰田电装合作,就是改变之一,虽然目前还没传出什么动静,倒是与丰田在美国的合资工厂马上开工了。

另外就是,马自达也传出了开发转子引擎增程电动车的消息,还挺令人惊讶的,广岛技术宅男总算开窍?不过他们的目标定的很保守,内燃机车型在未来仍然是95%的份额。

这里科普一个有趣的巧合,马自达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造电动汽车的公司,诞生了如今特斯拉的设计总监,难道不觉得马自达的设计美感与特斯拉如出一辙?所以马自达表示,自己的电动增程汽车会沿用如今的设计理念。这是没错的。

不过,有一个事实是马自达必须正视的,那就是未来是属于开放和变化的,宝马都在思考如何在智能化的未来保持自己定位的优势,从而追求智能与操控体验的交融,马自达凭什么要坚持不去思考未来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ph/99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