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买卖股票,一般不会有做账的吧?
顶多是做个excel表格,看一下每天的变化,卖出后看看整体收益率。
但是企业投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或者发行、回购、注销股票是比较绕人的。
买了再卖
企业买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被称作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借增贷减。
把它想象成股票或者基金就好,我们在购买基金的时候,会先看看买入时需要花费的费用,以及是否分红,税费等等。
企业在购买投资产品时,也会考虑这些。
1.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
企业会把专门用来投资的钱建立一个账户,统称为“其他货币资金”。
在购买股票时,一般除了股票原本的价值(成本、公允价值),还包含了一部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这部分现金股利不算做股票的成本中,算作“应收股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举个例子,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乙企业股票股,该股票的共花费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0.3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0.01万元,发票已通过税务机关认证。甲企业将该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9万(10-1=9)
应收股利1万
投资收益0.3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0.01万
贷:其他货币资金10.31万
2.后续计量
(1)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也就是说这股票涨了,你赚钱了,当然资产就增加了,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就增加了,只不过明细科目不一样。
反之亦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科目,借减贷增,作为股票跌涨的一个过渡科目。
3.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到期计提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宣告”两个字,就是只打雷不下雨,没有实际的收入入账,所以不涉及实际的资产变动,比如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的变动。
4.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收到实际的钱了,就要把钱放到实实在在的会计科目上。
5.出售
借:其他货币资金(实际收到的售价净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投资收益(损失为借方,收益为贷方)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这两个科目的借贷方,取决于买的股票是赚钱了还是亏了。
但是“其他货币资金”无论收到几块、几毛钱,它都是增加的,所以一定在借方。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卖出去了,所以肯定是减少了,所以一点过在贷方。
6.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赔钱的话,借贷就反过来)
如果赚钱了,那就要交税,“应交税费”增加,所以在贷方;交税的钱从投资收益中扣除,所以投资收益减少,借方。
反之亦然。
发行、回购再注销
企业买卖股票,叫做投资。
企业发行股票,是一种筹资。
发行股票是需要费用的,费用的扣除有个顺序:
1.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盈余公积
3.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先来理解两个概念。
股本,就等同于实收资本,是所有者的根本权益。
库存股,是所有者权益类的备抵科目,借增贷减(所有者权益类其他科目为借减贷增)。
库存股是用来核算企业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该公司股份金额,是权益类科目。它的特性和未发行的股票类似,没有投票权或是分配股利的权利,而公司解散时也不能变现。
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不知当讲不当讲,股本和库存股就像是我们吃进去的饭、快要拉出来的便便,都在体内储存着,可是饭可以提供能量,便便基本没什么用处,就等着被排出体外呢。
发行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贷:股本(股票面值×发行股份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回购股票时,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注销股票时,
借: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先冲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股本溢价和盈余公积仍不足部分)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票的面值总额时,
借:股本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发行股票肯定是吃了很多好吃的,转化成了能量。
回购股票时,相当于是花钱买药治便秘,现在肚子通过吃三黄片已经攒出来了一坨便便了,但是还没排泄出去。
注销股票时,便便排出去了,能量也减少了,它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到底消耗得大不大了。
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今年赔了,没赚钱,分录则反过来。
“利润分配”科目有很多明细账,比如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补亏等等。
注意区分“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积”与“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科目区别。
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这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不一样),宣告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实际发放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最后要将利润分配的其他所属明细科目余额,全部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
这样就完成了最后的步骤。
虽然每个科目都带着“利润”两个字,但整体来说,大概步骤为“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明细科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靓欣欣
啊哈~告一段落,接下来开始攻战经济法。
书籍推荐●●
//1
|不甘于贫穷与落后,怎么破?
//2
|原来在吃货的眼里,投资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呀!
//3
|今天的你“卷”了嘛?什么时候才可以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4
|通过他律获得自律,先从制定计划开始
Dolin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ph/9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