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一哥那就是个风中短命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4/9/23 11:13:18 
北京中科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
来源:财经自媒体来源

远川投资评论(caituandzd)作者

张婕妤编辑

戴老板李墨天原标题

一代版本一代神:公募一哥的浮沉往事基金经理这个岗位,在每个国家都是普通人艳羡的金领职业。美国自然树立了全球“标杆”,最极端的案例发生在次贷危机之前: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6位对冲基金经理净赚了21.5亿美元,直接将该州万居民的平均收入生生拉高了美元,实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先富带动后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金经理们在纸醉金迷方面,也做足了模范带头作用,比如摩尔资本的路易斯·培根(LouisBacon)身价21亿美金,曾在纽约长岛海湾买了私人岛屿,给岛上的每只乌龟都装上传感器,以方便观察它们交配。与此相比,这两年国内基金大跃进催生出的80后甚至90后基金经理们,目前还处于操心学区房和“小升初”的初级阶段。唯独在“学历密度”这方面,中国资管行业已经赶英超美。“陆家嘴懂半导体的比张江还多”也许是个段子,但学霸云集的确是国内基金一大特征。王兴曾说中国的本科率只有4%,其实基金经理的本科率也只有4%——剩下的96%是硕士和博士。基金们不光看重学历高低,还青睐名校背景——只能保证HR不把简历直接扔垃圾桶,清北复交的本科才是“硬通货”。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几位基金经理:易方达张坤、景顺长城刘彦春、中欧葛兰、广发刘格菘等都是出身清华。学霸密集的背后,是基金行业的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名校背景只是筛选聪明人的一个手段,而聪明仅是决定投资成功的诸多因素之一(而且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把智商和学历上的优势反映到净值曲线上的,少之又少。中国公募基金诞生以来的20多年,粗略估计有超过人担任过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真正帮客户跑赢通胀的并不多。而如果从中选出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出圈”、甚至引发全民追捧的,那么候选人大概就只剩下了四位:王亚伟、任泽松、陈光明、张坤。尽管在年11月杭州湾跨海大桥上的那场惊天追捕之前,中国股民眼中的“神”一直在私募,而非公募。但相比于很多“有钱也买不到”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出身人人皆可申购的公募的上述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金一哥”。在这个天生自然卷的行业里,勤奋和聪明是底线要求,无法解释一个人的成功。一代版本一代神的背后,他们究竟是如何成长为“一哥”的?壹王亚伟:功成重组股中国公募基金的第一代顶流,是一个对新基民来说有点陌生的名字——王亚伟。公募基金这个行当,有一个出镜率很高的词汇:拉长来看。一年周期基本不够看,三年五年周期属于基本操作,十年也只能勉强够得上“弹指一挥间”。但作为21世纪中国基金行业第一个超级明星,王亚伟创造了一个几乎不会被超越的纪录:从年12月31日到年5月的六个完整自然年度里,他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拿过两次冠军、一次亚军,最差的一年也是全市场第26名。势头最猛的年,王亚伟以.24%的收益率登顶全球基金经理业绩第二。王亚伟任职期间华夏大盘每年收益率及排名在王亚伟的鼎盛年代,他调研哪家公司,哪家公司就先涨为敬,甚至有时王亚伟本人还没有出发,消息就已经传导到公司股价上。无论是实打实的回报率,还是散户与媒体的如影随影,都是如今很难再出现的场景。而更难以被复制的,是王亚伟身处的年代。年,王亚伟以安徽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清华电子系。在他大二那一年,上交所、深交所正式设立,证券投资的兴起引发了他的兴趣,便开始选修经济学。毕业时他拿到了清华经管的双学位,辗转去了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上班,租住在东四半地下室。年,海外宏观对冲基金围剿亚洲金融市场,冲击之巨大,让国内金融监管部门意识到,设立中国基金业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随后,被业内称为“老十家”的基金公司陆续诞生。原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总经理范勇宏,带着旧部下王亚伟筹建的华夏基金,就是其中之一。同年四月,白酒龙头五粮液上市,王亚伟在45元左右买入70万股,短短一周浮盈千万。他决定等股价涨到70元,就全部抛光,偏偏五粮液摸高69.8元后便一路阴跌。两个月后,王亚伟在47元附近全部卖出,原本近万的浮盈,因区区0.2元之差化为乌有。年茅台上市,王亚伟又重仓买入,结果深套两年后,他在20元的历史最低点,割肉了这只日后的四百倍牛股。一直到年,王亚伟都没有找到价值投资的感觉。作为当年提拔王亚伟的伯乐,范勇宏说服王亚伟暂且放下投资,去美国沃顿商学院“脱产学习”一段时间。这三个月的学习,让王亚伟打开了思路,发现了那个年代最值钱的资产——重组股。年三季度,一家名为岳阳兴长的湖南化工企业出现在了王亚伟的持仓中,总市值不足20亿。为了满足基金合同规定,华夏大盘精选专门以通讯方式召开持有人大会,修改基金合同,把大盘股的定义修改为总市值不低于15亿元的股票。12月末,岳阳兴长宣布因重组停牌,次年2月公告与湖南高桥公司达成重组意向。期间公司又与“胃病疫苗”保持着暧昧的研发关系,手法和让人关灯吃面的重庆啤酒别无二致。复牌后的岳阳长兴连续10个涨停板,早已埋伏其中的王亚伟一战成名。整个年,他以领先第二名35%的成绩,登顶公募股票冠军。从此,王亚伟开启了无人能敌的业绩神话。在那个大量国有企业进行股改的年代,王亚伟站在风口上接连押中ST广厦、ST昌河、峨眉山A、云铝股份、乐凯胶片、广钢股份等等重组概念,基金收益率一路高歌猛进。到年时,王亚伟已经以年化49%的业绩,成为基金史上第一个为持有人创造了10倍收益的基金经理。伴随王亚伟成名的是A股一段极富特色的旅途:IPO审批制下,A股上市流程又长又慢,排队的企业在证监会门口望不到尽头,堰塞湖之下催生出了囤货居奇的“壳资源”。一些公司为了加速上市,便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买下经营陷入危机的上市公司,即所谓“借壳”,A股也因此蕴藏着很多“乌鸡变凤凰”的机会。买重组,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赚钱的投资策略。王亚伟对投资重组股毫不避讳,“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ph/102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