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A联考有多简单?
2、进入一所MBA院校有哪些困难?
如果简单横向比较,比起传统考研,MBA联考的难度可以称得上是一马平川的简简单单。
对于考生而言,唯一的难点,或许在于久离学校、混迹职场若干年后,对于试卷知识的生疏。
笔试科目综合与英语,综合分,由数学、逻辑和写作三部分构成,英语分。
在这其中,数学的75分,难度差不多是高中数学,大学那些什么让人脑瓜子嗡嗡的高数现代,基本没涉猎,唯一的难点在于时间紧张,需要有较快的答题速度。
英语呢?
难度介于四级和六级之间,听俺们年轻点的老师讲,也是跟高考差不多(不好意思高考的英语对我而言确实是比较久远的记忆了)。
最重点是,上述的这些,都有规律可循,对于肯花一些时间的人来讲,投入基本不会让你扫兴失望。
但也不是说MBA随便就能去,MBA笔试简单成立的逻辑基点,在于对于学校恶言,笔试能力并非想考察的核心,设置门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遗忘了学校内容的人,重拾课本,给一个缓冲期,让大家从“职场人”回归到学生。
现在谈第二个问题,进入一所MBA院校有哪些困难?
就俩,一个硬件,一个软件。
硬件决定你能不能进提面,能不能达到申请的门槛,软件决定你在面试里的发挥,最终决定你能不能进入到这所学校。
相对来讲,软件是可以速成的,找个培训机构,把各种面试的问题啊场景啊,由牛逼卡拉斯的老师,给你灌顶一番,还是ok的。
但硬件这个,就得日积月累。
我经常讲的一个点,是希望大家假如准备报考MBA,最好建立在自己有需要、有目的的前提下。
但是如果你在开始想自己以后想把路走宽,那就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你看,这个图片里讲的很清楚,全日制适合的是高学历,在职适合的是高资历,前者更年轻,后者更成熟,前者工作经验要求略低,后者工作经验、行业、职级都会纳入考量。
所以在一开始你要稍微预测下,自己的优势在于哪里。
别本身名校出身、工作相对一般的,熬过了30岁,这个时候你报全日制还是在职,都没有丝毫竞争力可言。
如果没有名校出身,那一定想办法在职场中的履历更好看一些,可能有些保险行业、地产行业的普通业务员,一年收入也好几十万,可若没意识混一个职级,想考清北复交这个level的MBA,还是很容易在提交材料的环节就被刷掉。
这就是硬件的最大难点,如何让自己的履历过得去,如果过不太去,建议是降低预期标准。
硬件的第二点,是学费,这个没啥好说的,老徐我帮不了你。
用金融的概念来讲,我觉得,MBA是一种对自我的长期价值投资,而非加了十倍杠杆的盛世豪赌。
做长期价值投资的人,才能在面对很差的行情时,保持淡定与从容。
在考MBA这件事上,真正难的,只是你在传统笔试之外的能力不足,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ph/10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