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说明
+
本文由李云虹编辑摘录自李爽律师写作的《家族财富非常道》(法律出版社年12月版)一书第七章第一节「家族投资的误区、陷阱和基本原则」,经其重新梳理成文首发于《法律与生活》杂志(年4月上刊)。在指南中,李爽律师将结合家族治理理论和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避开家庭理财中的种种陷阱,欢迎屏幕前的诸君转需收藏。
-李爽-
李爽,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家族办公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香港家族办公室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沃晟法商学院创始合伙人,国内多家私人银行及家族办公室特聘法律顾问,年亚太财富论坛“优秀私人财富规划师”。
━━━
在我国经济经历4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说,稳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鉴于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放缓,关于个人财富的主要讨论逐渐由“第一桶金”“下海”等自改革开放以来强调发展的关键词,过渡到“保值”“传承”“风险规避”等体现财富管理重要性的关键词。
无论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柴米油盐、人间烟火,这些都是家庭财富的不同版本。但对于家庭资产的管理,人们应该从认识相关的误区与陷阱开始。
误区1: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正如俗话所说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人们容易盲目自信、乐观,低估相关投资的潜在风险,或无法抵御高额回报率的诱惑,将所有的“宝”都押在同一行业或者同一项目、产品上。一旦它们出现问题,人们可能就落得满盘皆输、倾家荡产的下场。
需要注意的是,分散风险也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分的分散投资可能会导致利润过低、管理费用过高。
误区2:盲目追求高收益
毫无疑问,任何理财的机会都伴随或大或小的风险,但是当一个拥有诱人回报率的投资机会出现时,人们应当格外谨慎。作为20世纪典型骗局之一的庞氏骗局就是最好的例证。
庞氏骗局虽然千变万化、五花八门,但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庞氏骗局往往以高收益为诱饵。风险和回报一般成正比,高收益自然伴随高风险。对金融风险了解较少或者一时难以抵抗高回报诱惑的投资者,往往很容易被骗子画的“大饼”所迷惑。
其次,庞氏骗局并不存在事实上的投资理财行为,一般是“拆东墙补西墙”。上一批投资者的高收益只能依靠下一批投资者新投入的资本来实现。投资者越多,骗局持续时间就越久。
最后,庞氏骗局的承诺收益是反周期性的。任何行业、任何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与行业波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收益时高时低,有时也会亏损。
如果有人承诺你的投资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的回报,那么这大概率是一个陷阱,应该尽快拒绝。
误区3:委托理财的“零风险”
委托理财是投资人将其资金、证券等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将该资产投资于期货、证券等交易市场或通过其他金融形式进行管理,所得收益由双方按照约定进行分配或由受托人收取代理费的经济活动。
委托理财中,可能出现保证不会亏损或亏损由受托人承担的“保底条款”。
委托理财根据受托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金融机构委托理财和民间委托理财。对委托人来说,无论受托人是金融机构还是民间人士,只要理财“保底”,即不产生亏损,就具有巨大的诱惑,尤其是本金数额庞大时。然而,“保底条款”已被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部门明令禁止。
在近年来的法律实务中,以下两种民间委托理财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一是受托人在同一时期内共同或分别接受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的委托从事受托理财业务,这涉及非法集资的范畴;
二是不具备金融类委托理财资质的自然人作为受托人订立的委托理财合同。
人们不仅要提防委托理财中“高收益,零风险”“保本保息”的陷阱,在委托自然人理财时,更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hs/9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