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同
——
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了解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方式的收益与风险,学会正确认识投资的风险,做到科学理财,理性投资
法治意识
远离非法集资,以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上当受骗
公共参与
掌握投资理财知识,审慎投资,风险可控
学案一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真题定向]
—————————————————————————————————————
[知能清障]
1.储蓄存款
机构
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收益与
风险
收益是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种类及
特点
活期储蓄
流动性强,收益低,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定期储蓄
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低于债券和股票。存期与利率成正比;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2.利息与利率
(1)利息
①影响利息的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②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利率
利率的三种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天)。计算利息时要注意利率表示方法与存款期限的对应。
[特别提醒] 利息和利率的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定期存款若提前取出,则按照活期利率来计算利息;如果征收利息税,应扣除利息税的税款,即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1-利息税率)。
(2)复利:上期存款的利息算作下期存款的本金,一般情况下,在材料中出现“到期自动转存”时要注意计算复利。
(3)存款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银行存款规定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要考虑物价变动幅度。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3.利率变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影响
影响
国家经济发展
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
利率变动
存款利率变动
上调
吸引居民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
利率上调但同期物价涨幅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存款的实际收益并不增加
下调
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加,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投资股票和债券等
利率下调但下调后的利率高于同期物价涨幅,存款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并且有可能增加
贷款利率变动
上调
增加贷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使投资需求下降
下调
减少贷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使投资需求增长
4.商业银行
含义
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结算业务
其他业务
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作用
蓄水池
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晴雨表
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监督站
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5.把握利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逆方向调节)
(2)当物价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一般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增多,上调贷款利率,贷款数量减少,从而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
(3)当物价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时,一般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减少,居民投资、消费增加,下调贷款利率,贷款增加,从而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特别提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jinmao.com/tzsyfxx/98169.html